2016/7/4

| 上海 | 新與舊的共同體


      對於上海這座城市的印象,不少人應該都會馬上想起小籠包、生煎包、大城市和弄堂吧!以上也是我一提起上海就會想起的。不過,也許是因為讀中文系和以前看了太多電視劇、電影和散文的關係,總覺得上海對於文學人來說有一種很深很深的情意結,一說起上海就覺得有一股很濃厚的歷史和文化氣息,所以此行可以說是滿足了自己對於歷史和文學方面的想象。當然,我也是奔著去拍弄堂和老房子的,老上海的市井風情真的非常迷人,這一次的旅行總算讓我可以親自到自己嚮往已久的城市去走走了。

           六天的旅程,其實並沒有安排詳細的行程,只把自己特別想去的地方和小店記下來,每天在按照當天的心情,想去哪裡就去哪。結果發現自己還是最愛往弄堂裡跑。 

        還記得當時在弄堂裡遇見了一位媽媽,她趁著午休的時候,和兩個女兒在玩。我走了過去,她朝著我主動打招呼,我也笑著回應,逗她的女兒玩了一會兒。我問她:「我給你拍一張照片好嗎?」「好。」她稚嫩地回答,於是乖乖地望著鏡頭。由於沒有頭緒要去哪,我便向這位媽媽請教這附近是否有老房子可以逛逛。總算沒有問錯人,她叫我往前面的幾條街走去,那一帶有不少老房子,直到眼前出現了我期待許久的老建築,我才把腳步放緩下來。


        還是有不少上海人會以單車代步,單車緩緩地經過小巷子和老房子,看上去格外有味道。
  


        在現當代戲劇這一門課裡讀了夏衍「 上海屋簷下」這個劇本,裡面對於弄堂和幾戶生活在同一屋簷下的上海基層人民生活的描述總是讓我不自覺地想起在這次旅程中拍下的好幾個畫面,就好比這兩張照片。一件件瑣碎的小事、一幅幅零碎的畫面和每一位充滿個性的小人物組成了典型上海人的生活面貌,市井而不失真實感,讓人覺得好是熟悉。


        樓上是民居,樓下是店鋪,阿姨率性地靠著摩托車吃午飯。

       
        每每看到這種圓拱形的老房子,總是會覺得很討喜,不像現在一式一樣的建築,都是四四方方的,缺乏靈活感和溫度。


         拐進巷子裡,一開始是被眼前的房子吸引住了。只見人們站在房子門口聊聊天,或是從上而下地看著人來人往。仔細一看,樓下還有一家麵店,店名很特別,這大概和日式拉麵店有異曲同工之妙吧!空間小小的,大家吃著麵條,說說笑笑。老闆笑著說要請我吃麵,但我才剛吃完飯啊!可惜了,哈哈。
 
 




        如果要數我最喜歡的上海畫面,那一定是弄堂裡掛滿萬國旗和晾曬衣服的場景了。這樣的畫面總是讓我感到莫名的心安和親切,也許是想起了小時候家人在天台曬衣服的回憶吧。在溫暖的陽光下的照耀下,衣服和被子總是帶著淡淡的洗衣粉香味和陽光的味道,是家的感覺。隨處可見弄堂都掛滿衣物,甚至連馬路旁也可以看到如此壯觀的畫面。上海人總是能夠善用最天然的陽光。
 
 
 
        此行特地安排了去東臺路逛逛賣古董小物的市集。期待了好久,結果到達後才發現整條街都在進行拆遷,除了剩下一兩家小店之外,其餘的都人去樓空,變成一片廢墟了。

 
       老闆緩緩地從椅子上站起來,說「慢慢挑啊!」看中了右下角好幾張小凳子,或許再需要一點點勇氣,我就會把它帶回家了。不過至今回想起來還是有點後悔當時沒把在路邊看到很喜歡的木凳子帶回來!
 
 
  
        失望地正準備離開之際,突然看到不遠處的白牆上寫著市集搬到附近的古玩城了。一看到「古玩城」就心知不妙,但還是決定去一探究竟。果然不出我所料,最後待了不到十分鐘我就忍不住馬上離開了。拜託誰要在那麼商業化的商場裡逛古玩啊,真是讓人火大。古著小物就是要在路邊慢慢挑慢慢逛啊! 
 
意外地發現了一戶很厲害的釘子戶。
 

 
        在弄堂裡看到這個畫面,那是一種說不清的熟悉感,像是回到了小時候,讓我忍不住馬上拿出相機,卻又生怕打擾到他們,只得悄悄地向前移動了幾步。

        還記得長大後聽過家人說起我小時候的趣事。媽媽說三餐要餵我吃飯是最苦惱的事情,因為我總是不愛吃飯,到處亂跑。從飯桌吃到陽台上是閒事,有時候還會從五樓跑到樓下,再從樓下跑回家,這也是常有的事。

       後來媽媽研究出一套對我很有效的方法,就是用飯羹勺一口飯,把臉轉向背著我的方向,用手把那一勺飯懸在半空。這時候,我就像是小偷似的,靜悄悄地把那一勺飯吃掉。很巧地,媽媽會剛好轉過來,看到她手上的飯被我吃掉了,然後假裝驚訝和生氣的樣子,我就會在一旁哈哈大笑,很有成就感。就這樣,一整頓飯就不停地上演著這樣的戲碼。有時候回想起小時候的自己,或是長大以後,媽媽還是一如既往地在身邊悉心照顧著。不得不說,當媽的真的很累,也很偉大。光是想像一下,我都覺得累了。
 
 
在上海,逛公園依舊是我愛做的事情之一。
 

          「不要錢的,你可以點歌,我不收錢的。」他專注於手上的樂器,偶爾對停下來的人說。

 
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總是會期待下一個轉角會遇到甚麼新鮮事。
 
 
看到這個畫面,瞬間讓我想起香港的中環也有這個相似的畫面。
 
 
       「現在這裡面還有住人嗎?」我問。「有啊,還頭住著人呢。」門口的保安叔叔說。聽到他的回答,不知怎麼的感覺好棒。斑駁的外牆、半圓的台階、拱形的屋頂和瓦紅的窗戶框,總是讓人輕易地幻想起來,想像著過往的上海該是甚麼模樣。很想上去一窺究竟,可是又怕打擾到住在上面的人,結果還是作罷。
 
                        
 
       淮海中路一帶的老房子特別多,歲月年華不但沒有使它們的美麗逝去,反而多添了幾分味道,不失華麗。
 
 
        最經典的莫過於這棟位於淮海中路的老房子!我總是會不自覺地透過老房子的門窗來留意裡頭是否還有人住,實在是羨慕他們能夠在這麼漂亮的老房子裡生活。看著眼前的畫面,總覺得下一秒會有一位個頭髮微捲、身穿旗袍和高跟鞋、步姿優雅的女子從裡面走出來,好有穿越時空的感覺,不禁想像那個老房子林立的年代會有多美啊!
 

          上海的夜晚很迷人,我喜歡從南京步行街散步至外灘。


        劉以鬯在《他們在島嶼寫作II》電影中提到當年他常在國泰電影院看電影,那時候常有一些白俄妓女在法租界一代聚集討生活,於是他有了靈感,開始了《流亡的安娜·芙洛斯基》的小說創作,那年他才十七歲。

       鏡頭一轉,電影裡出現了熟悉的畫面。在上海旅行中,我特地抽空在國泰電影院看了一齣電影。突然,我好像代入了這個畫面,思緒翻滾著。每當電影中提及一些街道的名字,我也會馬上回想一下自己是否去過,然後暗自竊喜。與其說「讀萬卷書不如走萬里路」,我倒覺得讀萬卷書和走萬里路是一樣重要的。

      還記得當晚走在往國泰電影院的馬路口,我遇到了一位老婆婆,她左手拿著許多玫瑰,右手拿著一個紙杯,裡頭裝著一些零錢。(照片中的左下角)天氣有點冷,看到她在小聲地叫賣著,幾乎沒有怎麼猶豫,我向前問她玫瑰花怎麼賣。她笑著對我說五塊錢。我把錢給她後,挑了一枝放在布袋裡。

       正準備過馬路的時候,她突然叫住我,我當時只想到「難道不是五塊錢一枝嗎?」於是我走過去,取出錢包,想補上幾塊錢。「好姑娘,你多拿一枝吧!五塊錢兩枝哦!」她說。原來如此,「沒關係,我一枝就夠了。」「哎呦你拿吧!」她抽出一枝玫瑰,往我手中塞著。我笑了笑,向她道謝,那兩枝花該怎麼處置呢?沒辦法帶回家插起來,送給室友好了。

       在等待綠燈的過程中,身邊的兩個小女生也向老婆婆走去。「我給妳五塊錢,但不要花吧!」其中一個小女生說。「不成,你拿兩枝吧!」小女生也聽話地把花帶走了。上海人予我的感覺不及北京人來得熱情好客,但在那一刻,我覺得冷空氣下的上海突然變得好溫暖。我笑了笑,在交通燈轉成綠色後往電影院走去。
 
        在前往書市的途中看到了這個畫面,和旁邊的兩位外國遊客剛好對到眼,彼此都笑開了,因為我們的目的都是來湊湊熱鬧的。看著老人家們優哉地打著牌,我也不自覺地被吸引住了。 
   
        某天清早,我忙碌地在弄堂裡穿梭著,準備離開之際就看到了在門口賣餛鈍餃子的小攤檔。眼前的模樣懷舊得如同電視劇裡的場景,是我印象中老上海的樣子。
 
  

        雖然地方不大,甚至有點狹窄,但幾張桌子都坐滿了人,看上去十分地道,當然要吃吃看。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位子,在得到這兩位阿姨同意併桌的回應後便坐了下來。點的餛飩還沒來,她們便在拍照,你拍我,我拍你,充滿少女心。
  
      不一會兒,她們便請我幫她們拍照留念,隨後就和我聊起天來了。「 原來你是香港人啊!那你聽得懂我們倆剛才對話的內容嗎?」結果她們教了我幾句簡單的上海話。

      在幫她們拍照期間,我發現站起來的角度比較適合,所以就主動提出幫她們拍一張的建議。她們看過照片後,興奮地說:「 這張拍得好!謝謝你啊!」我覺得幫人拍照最大的滿足感莫過於此了,於是把她們在分享照片的畫面給拍了下來。

    「你有聽過這裡附近一家賣燒餅的店嗎?我偷偷跟你說哦,今天我是奔著它來的,特別好吃!你要吃嗎?等一下可以跟我們一起去!」坐在我右邊的阿姨說道。本來我是對糕點餅類的食物完全沒有興趣的,可是一聽到她形容得那麼厲害,而且又主動邀請我一起去,所以我還是答應了。就這樣,我們一邊吃餛飩一邊聊聊天。不得不說,在弄堂口吃餛飩的感覺真的特別有風味,很有家常的感覺。

       吃飽後我便跟著她們散步至那家餅店,買了一盒燒餅後便好好地道別了。到後來走得累了便在草地上坐了下來,肚子也餓了。赫然想起我還有那盒燒餅。一邊吹著風一邊吃著燒餅,我的上海之旅就是這麼輕鬆自在。「真的好吃的耶!跟著她們果然沒有錯!」我暗自慶幸著。餛鈍小店并沒有招牌,就在人民路946號,而那家出名的燒餅點也在附近,我居然把店名給忘了,還記得那兩位阿姨說那家店在大眾點評上很火的,要是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找找看。



        儘管人們總說上海就是一座大城市啊,沒有甚麼特別的。但是予我而言,它不僅是一座現代化的大城市,更是歷史文化和文學的豐富載體,大概是因為那裡孕育了不少出色的文人作家,盛載了一段又一段珍貴的歷史吧!上海給我的印象總是一位風姿綽約、韻味十足的紅唇女子。

       每每聽到原來我喜歡的作家以前也住過那一帶啊!我去過耶!那種感覺是無法用筆墨形容的。只覺得時代雖然已經久遠,但我們居然能夠在站在同一個地點,同一片土地之上,實在是不可思議!
   
       我始終深信同一個地方,在不同人的眼裡會有截然不同的感覺。我欣賞上海的現代化,但更愛這裡的市井和人文氣息,它也深刻地告訴了我,新與舊是可以和平並存的,這就是我眼中的上海。